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新闻动态>开元动态

东盟各国关注生态城市与海洋生态

浏览次数:1032 日期:2019-10-24

东盟各国关注生态城市与海洋生态

  中国环境报记者 张倩 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日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召开。东盟秘书处、东盟成员国环境部门、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及企业代表共同参与本次论坛,并分享生态城市建设与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领域的经验与案例。会上,来自新加坡、泰国的专家学者围绕城市垃圾处理、海洋垃圾污染治理等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打造中国与东盟国家 

    区域环境合作共同体 

  本报综合报道 “中国与东盟环境合作在完善机制、拓宽领域、丰富内容和创新形式等方面已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未来希望各方参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深化拓展中国—东盟生态友好城市发展伙伴关系,加强中国与东盟在沿海城市塑料垃圾减量、气候变化适应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为改善区域与全球环境作出更多贡献。”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2019)上,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巡视员宋小智在开幕致辞时表示。

  “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已成为区域南南和南北环境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副主任翟桂英女士说,在这一合作机制下,希望双方精准对接彼此合作需求,寻求创造合作机会。

  东盟秘书处共同体事务局局长李荣荣对此表示认同。他说,当前东盟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化发展,由此可能会对生态环境,特别是海洋保护带来压力。加强生态城市建设,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应是东盟与中国开展环境合作的优先领域。

  为推动广西与东盟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厅长檀庆瑞表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支撑,当地将进一步与东盟各国拓展国际合作平台和网络,深入交流研讨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夯实提升中国—东盟开放平台。

  论坛期间,与会代表围绕生态城市建设与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区域绿色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协同效应、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与海洋塑料垃圾治理、气候变化适应与绿色产业技术创新等5个议题展开讨论。

  与会代表建议,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平台和网络,利用多方资源,共同为中国和东盟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同时加强建设环境保护信息合作交流机制,完善国际环境治理体系。推动中国—东盟环境合作示范平台建设,深化中国—东盟生态友好城市发展伙伴关系,共同推进中国和东盟在海洋生态系统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打造中国与东盟国家区域环境合作共同体。

  新加坡 

    力争“出垃圾而不染” 

  在很多人眼中,新加坡是座洁净的城市花园,但其资源的匮乏却少有人知,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做好绿色城市建设?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工业发展与促进处副处长Kwok Wai Choong给出了答案:“要打造绿色城市,首先要防止污染,科学利用自然资源,有效进行垃圾管理、回收,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数据显示,新加坡人口数量约为564万,每人每天产生约0.86 千克垃圾。面对不小的垃圾处理压力,新加坡拓宽思路,在海上建起一座垃圾场。

  “乘船约20分钟,就能到达实马高垃圾填埋场(Semakau Landfill)。”据新加坡代表介绍,在实马高,闻不到难闻的气味。走在岸上,可以看到海上有渔船进行捕捞作业,天上成群的海鸟翱翔。很难想像这是一个接收了新加坡所有垃圾焚烧场灰烬、不可回收生活废弃物、工业和建筑垃圾的垃圾填埋场。

  “实马高岛的海堤由砂子、石块和泥土堆砌而成,同时铺设聚乙烯土工膜以防止垃圾场内的有害物质向海水渗透。焚烧后的垃圾灰烬会被运送到岛上进行填埋处理,上面再铺上泥土,种上棕榈树或者其他植物。” Kwok Wai Choong说。

  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实马高岛和锡京岛之间的围堤还设有一个用来放置通水管的口子,与周围的海域相通,实现海水循环流动。同时,实马高岛还建有一个浮动废水处理厂,废水处理厂会把垃圾填埋区中的雨水进行收集,处理达标后,排入另一侧的海域。

  “现在,新加坡每年约有60%的垃圾可以被循环利用,其余38%的垃圾会被燃烧处理用来发电,另有2%的垃圾会被直接送去垃圾填埋场。4个垃圾焚烧场所产生的电力占全国使用量的2%-3%。” Kwok Wai Choong告诉记者,“对于垃圾处理厂的使用周期,我们也设定了目标,努力使厂区寿命超过2035年。并且希望到2030年,达到70%的整体垃圾回收率。随着目标不断推进,我们对塑料制品、产品包装、电子垃圾的管控等也会不断加严,让相关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环境责任。”

  在公众参与方面,垃圾处理厂的环境数据会向所有市民公开,可以随时查阅。此外,新加坡还针对固废焚烧企业建立了一整套准入及退出机制,确保运营企业符合要求。

  可持续消费理念已经融入新加坡民众的生活。“我们在一些居民集中的住宅区,设立小范围维修中心,帮助大家修理一些闲置的老物件,如电器、电子设备等。当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也会教附近的居民如何修理物件。这个事情看起来小,却很有意义,物件使用周期的延长,对于垃圾处理是一个有益的方向。”与会的新加坡代表补充道。

  尽管城市垃圾管理模式在不断完善,当前新加坡仍面临诸多挑战。Kwok Wai Choong认为,“按照目前的趋势,我们每年的垃圾产量还将不断增长。未来,我们‘无废’的目标不会改变,尽管废弃物产生量会越来越多,但我们会调整步伐,努力让垃圾处理的能力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泰国 

    5年内摘掉海洋垃圾制造者的帽子 

  沙粒洁白柔软、海水清明澄澈、棕榈树随风摇曳,这是吸引人们去泰国的重要原因。2018年数据显示,每年赴泰旅游的外国游客总数已超过3500万人。当前,这一数字仍在继续增加,大量游客涌入的背后,是泰国所面临的严重海洋污染问题。

  近日,泰国政府宣布,备受泰国民众疼爱的“网红”儒艮宝宝Mariam(马瑞姆)离世。泰国海洋和海岸资源部门官员表示,这只名为Marium的雌性儒艮死于休克和摄入塑料垃圾。尸检发现,她的肠道中有“8个废旧塑料袋”和“小塑料碎片”,这些塑料导致它出现胃炎和血液感染。海洋垃圾污染,夺走了这个仅8个月大的生命。

  在研讨会上,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海洋与沿海资源司渔业生物学家Jenwit Thammavichan将眼光投向了海洋垃圾议题。“这些年我们一直努力改善海洋生物的处境。2009年-2015年,我们发现超过140种的海洋生物受到了海洋垃圾的严重侵害,尤其是对于一些海洋哺乳动物。2016年,我们发现的海洋垃圾达到283万吨,并且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塑料垃圾。2017年,泰国推出了污染管理战略及一系列的污染管理法案法规,列出工作重点——塑料污染和海洋污染。我们保护海洋的决心变得更加坚定,不仅是为了人类自己,也为了更多的海洋物种生息繁衍。”他说。

  提到国际合作,Jenwit Thammavichan 表示,今年又有了新的进展。“我们加强了国际合作,开展了海岸线清理行动。在清理过程中,结合多个科研项目,以及泰国沿海的海洋水质状况,并将研究中得出的数据和结论在网站上进行公布。9月10日,第6届中泰海洋联委会在曼谷举行。会议期间,由中国和泰国共同研制的泰国海洋环境预报系统手机APP正式对外发布,这也标志着泰国的海洋环境管理工作将使用更多的科技元素,实现更严格、高效的实时管控。”

  据了解,环境预报系统APP实现了对泰国及周边海域未来120小时高分辨率风场、海温、海流、海浪等海洋环境数值预报产品在手机平台的可视化展示,支持用户随机获取任意关注位置点的相关海洋环境信息。

  “我们希望5年之内,让泰国摘掉全球前十个海洋垃圾制造国的‘帽子’,这并不容易,但不能再等了。” Jenwit Thammavichan说。

  目前,泰国已建立了一系列的海洋污染物数据库,发布了相关研究报告,希望在海洋污染治理方面持续发力。

  今年6月,在第34届东盟峰会上,东盟10国领导人通过了打击海洋垃圾的《曼谷宣言》, 成为东盟就治理海洋垃圾达成的首份协议。各国表示将采取共同行动减少区域内的海洋垃圾。

  这是一个良好开端。《曼谷宣言》的通过,意味着东盟国家充分意识到海洋垃圾治理的紧迫性。各国携手共同治理海洋垃圾污染,不仅对东盟地区,对亚太地区甚至全球范围的海洋环境、生物多样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来源:中国环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