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新闻动态>开元动态

堵不如疏 解决替代品问题是禁塑关键

浏览次数:744 日期:2021-04-12

      日前,在以“推进塑料污染综合治理”为主题的浙江省政协民生协商论坛上,专家指出,目前塑料污染治理面临着可降解塑料制品或其他替代产品生产缺少统一标准、替代产品供给短期存在缺口等难题。此前有调查指出,替代塑料吸管的纸质吸管存在易软化弯曲、口感较差等问题,可降解塑料袋强度不高的问题也影响着“禁塑”效果。


        据了解,为减少塑料垃圾污染,从2008年6月1日起,国家就开始实行“限塑令”,迄今已经12年有余。应该说,在“限塑令”推行初期,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确实有所下降,但由于没有替代产品跟进,加之人们的传统消费习惯难以改变,时至今日,“限塑令”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自去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整治范围更是扩大到了一次性塑料制品,除了禁止、限制使用塑料制品,还强调了回收处 置、推广替代品等。


       从“限塑”到“禁塑”,想要达成目的,还需要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解决替代品问题。试想,如果能够及时提供无污染的环保替代品,有偿供商家使用,免费供消费者购物,一次性塑料袋等塑料包装制品自然会销声匿迹。事实上,堵和疏本身就是执行“限塑令”“禁塑令”这枚硬币的两面。尤其是疏,怎么从技术上研发出成本低的可替代品,才是治本之策。


       因此,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应建立全生物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等系列产品的技术标准体系,推进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研发、推广和检测认证,鼓励全生物降解塑料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对从事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使用以及再生资源回收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扶持生物降解行业中小型创新企业,加大替代产品供给能力。


       一言以蔽之,“限塑”变“禁塑”之后,相关替代产品还应该尽快补位。对此,相关部门和企业要加快可降解绿色包装材料以及其他环保型包装袋的研发和推广,以满足“禁塑”后的市场需求。(特约评论员 吴学安)


责任编辑:钟鸣